虽然教育部一直在要求中小学减负,甚至明令规定一二年级不许留书面作业,可实际上,孩子们每天晚上还是忙到很晚,因为那些“非书面”的作业,并不比书面作业更省时,甚至反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,包括家长的时间。
朋友小文的女儿去年刚上一年级,在她看来,这半年里辅导女儿写作业给她带来的痛苦,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六年里带娃痛苦的总和。
小文是90后,重本毕业,文化水平在这届家长中算是比较高得了,可辅导一个一年级孩子写作业仍然让她倍感艰难,甚至觉得比毕业时写论文还要难。
女儿平时的作业主要就是语文和数学两门主科,其他的学科偶尔会有手工或者收集物品等作业,这些并不难完成,而且次数较少,所以并没有给小文和女儿增加多少负担。

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语文数学作业上,虽然以成人眼光来看,这些作业都非常简单,每门课可能只需几分钟就能搞定,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,往往半个小时都扛不住,动作思维慢点的孩子甚至要一个钟头。
小文的女儿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,但家里大人都在工作,无法接孩子放学,于是就给她报了一个练字班,每天上到五点二十。
回去后吃个饭,再休息一下,差不多就要七点了,此时就算一刻不歇,也只能勉强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弄完,而实际上经常要弄到八点半甚至更晚。
教育部规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,一二年级则不得布置书面作业,可现实来看,很多一二年级的非书面作业,却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多,这究竟是在给学生减负,还是在增负呢?

越减越负,孩子受苦,家长也受累
非书面作业更耗时
虽然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,但是那些口头布置的非书面作业由于形式、规则的不确定,实际操作起来其实更费时,就拿语文经常要求的阅读来说,以孩子磕磕碰碰的阅读速度,读完一篇文章通常要十分钟,阅读一个单元就得将近半个小时。
家长也跟着受累
书面作业有明确的任务量,也方便考核,家长只需要监督即可,然而现在一二年级的非书面作业,却经常需要家长深度参与,明面上是给孩子布置作业,实际上却是在给家长摊派任务。

作业负担重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睡眠时间没有保障,很多孩子到了晚上八点半甚至更晚都在赶作业,至于没有娱乐时间和运动时间,相比之下就不算回事了,这样的状态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发育,也不利于他的学习。
8:30一过,请让孩子立刻停止没有做完的作业
十岁以内的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建议低于8小时,以10小时为佳,以目前孩子们平均7点起床来计,9点准时入睡就是比较适合的,而要想在9点进入睡眠,则需要在8:30开始准备睡觉,收拾东西、洗漱、酝酿睡意,半个小时并不算多。


所以家长务必要让孩子在8:30前完成所有的作业,如果还没有完成,那就不必再做了,比起偶尔一两次的作业未完成,打破健康的作息规律才是更有危害的,在作业和睡眠的冲突中,睡眠应该始终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。
孩子尚小,努力拼博应该建立在不影响身体发育的基础上,如何平衡学习负担与睡眠的矛盾,是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的问题,可以想办法减轻作业量,也可以少报几个补习班,无论在哪方面做出削减,都比削减孩子的睡眠时间要更加科学,也更加适合。